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06-27 來源:象山縣人民政府 瀏覽數:21
近日,象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象山縣低空經濟“百島千航”實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文件指出,以低空智聯交通
近日,象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象山縣低空經濟“百島千航”實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文件指出,以低空智聯交通網為牽引,聚焦海洋經濟,著力產業鏈延伸,引導氫能儲能裝備、海上移動補給平臺、海洋智能裝備制造等新興領域集聚象山。到2030年,爭取招引低空經濟相關企業50家以上,培育聚集產業鏈相關企業70家以上,產業規模達100億元。
全力開展低空經濟招商引資,招引一批垂直起降飛行器、氫能飛行器等整機、核心部件、高性能材料、動力設備等制造項目,切實打造低空經濟企業梯度成長培育體系。
全文如下:
象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象山縣低空經濟“百島千航”實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象政辦發〔2025〕28號
各鎮鄉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及海經區有關單位(職能部門)、駐象垂直管理有關單位:
《象山縣低空經濟“百島千航”實施方案(2025—2030年)》已經縣政府第四十四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象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6月20日
象山縣低空經濟“百島千航”實施方案(2025—2030年)
為貫徹落實《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工信部聯重裝〔2024〕52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高水平建設民航強省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的若干意見》(浙政發〔2024〕20號)等文件精神,搶抓低空經濟產業變革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現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安全發展為底線,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場景應用為牽引,以企業培育為抓手,構建“監管—設施—場景—產業”協同發展的低空經濟生態體系;立足象山“海洋強縣”定位,深度融合海洋經濟與低空經濟,著力破解海洋經濟發展中的空間制約、效率瓶頸與安全保障難題,為象山建設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激活縣域經濟新質生產力注入低空動能,助力“向海圖強創未來”。
二、主要目標
按照“系統推進、協同高效、創新引領、融合發展”的原則,立足“空海一體,創新無限”戰略定位,系統構建象山低空經濟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無人機海洋監測、低空觀光、漁區物流配送等“低空+海洋”融合場景,推動海上應急救援、海島物資運輸等技術應用創新,力爭打造象山海洋與低空經濟協同發展示范區。
(一)基礎設施立體成網。將低空領域產業基礎設施、產業園、通用垂直起降點建設等與海洋經濟大戰略相結合,建設低空智聯交通網,利用低空無人駕駛飛行器將海港、物流中心、產業園、旅游點以及村鎮集散點等連成立體交通網絡,打造海陸一體低空高速公路,形成“一港十線百點”的交通空間布局。到2030年,建成垂直無人機起降場100個,開通低空服務航線100條,無人駕駛物流運輸突破100萬公里。
(二)飛行保障堅實可靠。開發包含飛行計劃管理、實時監控與跟蹤、通信聯絡、空域航線管理、安全預警、數據分析與記錄等功能的低空飛行綜合服務監管平臺,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等團隊合作建設“低空通信與監測的可信認證網絡”,利用網絡融合技術和可信認證體系,構建空域可控管理系統,實現與國防、民航、應急、地方經濟數據共享交換的安全體系。
(三)應用場景創新多元。依托象山海洋經濟特色,推動低空經濟、海洋經濟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海上風電資源、海洋牧場資源、海上裝備資源、海島文旅資源等優勢,逐步推進海上物流、海上旅游、海上巡檢、海洋科研、海洋生態、海洋安全、低空綜合等項目,打造“低空+海洋”“6+1”場景應用(6大特色、1類綜合)。
(四)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低空經濟企業,著力構建以生產重載長航時低空運載器為主體,以低空安全監測、數據通信及動態感知一體化裝備為特色的象山低空產業基地,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在低空飛行器制造、運營服務、科技創新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以低空智聯交通網為牽引,聚焦海洋經濟,著力產業鏈延伸,引導氫能儲能裝備、海上移動補給平臺、海洋智能裝備制造等新興領域集聚象山。到2030年,爭取招引低空經濟相關企業50家以上,培育聚集產業鏈相關企業70家以上,產業規模達100億元。
三、主要任務
(一)系統布局低空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1.完成空域及航路航線規劃。積極與軍方及民航管理部門進行協調對接,依據《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完成低空空域規劃方案編制,分高度層、時間段靈活使用低空空域資源,根據發展需要逐步擴大融合飛行空域范圍。航路航線依照安全等級進行劃分,分為軍民融合認證級、商業合作專業級、電子圍欄內娛樂自由區,完成可信保障線、商業物流線、文旅創新區航路航線方案編制。在羊背山規劃建設海上智聯交通網絡中心,包括無線信號基站、偵測樞紐站和無人體系樞紐港。(縣交通運輸局牽頭,縣公安局、縣經信局、縣自然資源規劃局、縣人武部等單位配合)
2.統籌建設起降點及配套設施。綜合考慮現實需求、發展趨勢、成本效益等,結合土地、環境、氣象等條件,統籌規劃建設適應低空飛行器起降、備降、停放、充電、運輸及運營等需求的起降場,并配備相應信號基站,形成城區停機坪、海島鄉鎮起降點、應急備降場三級節點。(縣交通運輸局牽頭,縣自然資源規劃局、縣經信局、縣大目灣開發建設管理中心、縣氣象局等單位配合)
(二)筑牢低空經濟安全發展防線
3.開發低空飛行綜合服務監管平臺。根據全省飛行服務站布局規劃,與上級平臺實現數據和服務對接,為低空飛行器用戶提供空域與航線申請、飛行計劃申報、飛行情報、氣象保障等服務。構建“雷達+ADS—B+5G”立體化監控網,開發風險預警、反制攔截等主動防御系統,實現空中交通風險識別與預警、非法飛行器識別與處置等,提升低空運行效率,保障低空公共安全秩序。(縣交通運輸局牽頭,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數據服務中心、縣大目灣開發建設管理中心、縣人力社保局等單位配合)
4.強化低空安全管理。構建低空安全管理機制,明確各方管理責任,研究制定應急處置管理辦法,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提升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能力。(縣公安局牽頭,縣交通運輸局、海經區海洋產業促進局、縣應急管理局等單位配合)
(三)穩步推進低空應用場景創新示范
5.建設海上物流體系。圍繞“黃帶鯧+三文魚”鮮活海鮮配送需求,重點實施“東海1號”深遠海養殖大黃魚低空冷鏈運輸項目,構建優質生鮮供應鏈;建設東海試驗場空中綜合服務站,探索海島“空中百貨店”模式;深化海防“魚水情”物資保障體系,統籌推進空中物流站工程,形成“近海—深遠海—海島—海防”多場景聯動的立體化配送網絡,全面提升應急響應與常態化物資運輸效能。(縣交通運輸局牽頭,縣公安局、縣漁業局、縣人武部等單位配合)
6.發展多元化海上旅游業。以“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觀光游為核心,拓展“漁光之城”環港游、海島探險游等特色項目,開發高空俯瞰海岸景觀等沉浸式海景體驗。推動全域旅游與低空游覽深度融合,打造兼具生態性與文化性的濱海旅游品牌,助力區域文旅產業升級。(縣文廣旅體局牽頭,海經區海洋產業促進局、縣公安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應急管理局等單位配合)
7.加強海上巡檢能力。實施海上風電光伏巡檢工程,構建智慧巡查體系。通過無人機、低空飛行器等設備,強化對能源設施的全天候監測與維護,確保海上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縣經信局牽頭,縣公安局、縣交通運輸局等單位配合)
8.深化海洋科研創新。開展低空飛行器功能材料試驗、工業仿真及瀕海環境驗證測試,突破低空智聯網通信導航技術瓶頸。推進近距離海域無人機自組網通信、平流層衛星通信等關鍵技術攻關,建立覆蓋遠中近海域的立體通信網絡,為海洋科研提供技術支撐。(縣科技局、海經區海洋科技創新局牽頭,縣交通運輸局、縣發改局、縣經信局、縣財政局等單位配合)
9.強化海洋生態保護。布設搭載通信中繼設備的垂起固定翼無人機,聯動海上執法船與岸基雷達站,實現禁漁區動態管控與生態災害監測。開展海漂垃圾動態巡查與近海岸水質監測工程,構建“空海一體化”污染治理體系,推動海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市生態環境局象山分局、縣漁業局牽頭,縣公安局、縣交通運輸局等單位配合)
10.構建海洋安全體系。推進無人機反制系統建設,部署反走私“天眼”工程與“一打三整治”低空巡查項目,強化海域執法效能。優化海洋智慧休漁禁漁監管,建設移動通信空中節點站與應急搜救網絡,形成覆蓋全域的智慧化安全防控與應急救援體系。(縣公安局、縣漁業局牽頭,縣應急管理局、縣自然資源規劃局等單位配合)
11.開展低空綜合服務。整合低空政務綜合服務資源,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指揮、工程測繪、農業植保、氣象監測等民生領域應用。創新舉辦低空穿越機、航模賽事活動,探索低空技術與文體產業融合路徑,打造低空經濟多元化發展新格局。(縣交通運輸局牽頭,縣公安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氣象局、縣數據服務中心等單位配合)
(四)聚力構建低空經濟全鏈條產業矩陣
12.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堅持“內培外引、引育并舉”的工作思路,圍繞整機、零部件、材料、動力四大關鍵領域,引導本地企業向無人機關聯產業拓展,重點支持云朵、云泊、派麗肯、瑞鑫、安吉華等低空經濟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全力開展低空經濟招商引資,招引一批垂直起降飛行器、氫能飛行器等整機、核心部件、高性能材料、動力設備等制造項目,切實打造低空經濟企業梯度成長培育體系。(海經區海洋產業促進局、縣經信局牽頭,縣發改局、縣投資促進中心等單位配合)
13.打造低空陣地平臺。建立“天安未來產業園—大目灣青藍湖”協同產業平臺,將天安未來產業園作為低空經濟制造主陣地,加快推動產業集聚、形成規模效益、打響低空品牌。將大目灣青創園青藍湖區域作為低空測試主陣地,加快推動場景開源,打造低空測試場,服務低空企業技術迭代和新品開發。(海經區海洋產業促進局、縣經信局牽頭,縣發改局、縣自然資源規劃局、縣大目灣開發建設管理中心、縣工投集團等單位配合)
14.推動產業科技創新。支持創建“空海一體”創新中心,高效鏈接大院大所和科創企業。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鏈延鏈補鏈,發展無人機組裝制造、三電系統、關鍵元器件、軟件開發等上下游產業,加強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等無人機關鍵原材料研發設計,支持汽模配、綠色能源等優勢產業與低空經濟融合發展。(海經區海洋產業促進局、縣經信局牽頭,縣發改局、縣科技局等單位配合)
15.拓展深海養殖區域。通過部署智能化監測無人機、自動化補給飛行器及低空物聯感知系統,構建空海一體智慧管理網絡,實現養殖海域向50—100公里遠海延伸,養殖海域面積拓展至傳統模式的3—5倍,單位養殖密度提升40%,打造“低空經濟+藍色糧倉”融合發展示范區。(縣漁業局牽頭,海經區海洋產業促進局、縣發改局、縣經信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自然資源規劃局等單位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建立低空經濟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象山縣低空經濟建設發展;設立象山航空飛行服務中心,宣貫低空飛行規則和管理辦法,協調各單位發展建設任務;成立象山航空飛行發展公司,開發低空飛行綜合服務監管平臺,提供低空行業服務,包括政務服務、商業服務、低空企業注冊認證和其他社會性服務等。
(二)落實資金保障
加大財政資金統籌,重點支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給予低空經濟應用領域相應預算經費安排;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通過專項債及中央統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形成協同效應,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積極爭取省、市資金及政策、項目支持。
(三)完善政策保障
出臺低空經濟企業招引落地、經營等相關獎勵政策;加強人才引育,利用“青年與海”人才政策,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梯隊培養行業發展所需的前沿技術研發設計、適航審定、飛行管理、運營服務、檢驗檢測、標準制定等各類人才。
(四)加強氛圍營造
利用重大平臺集中展示低空經濟發展成果,普及低空經濟文化,提升機構與民眾對低空經濟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發揮主流媒體和新興媒體作用,鼓勵加強產業政策宣傳、跟蹤行業重大事件、報道企業典型案例,優化低空經濟健康發展的輿論環境,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低空經濟發展過程、共享發展成果。
附件:1.低空經濟工作成員單位職責.doc
2.2025年象山縣“百島千航”建設工作任務清單.doc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zhongchouquan.cn/news/show-6293.html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網
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