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欧美 日韩-女人一级片-女人一级毛片-99视频网站-99视频网

歡迎您訪問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網
頭條聚焦   |  企業動態   |  產業政策   |  海外動態   |  會議報道   |  終端報道   |  項目信息
當前位置: 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網>行業資訊 >產業政策 > 江西九江市:積極拓展氫能、甲醇、綠電等清潔能源應用,發展氫能船舶

江西九江市:積極拓展氫能、甲醇、綠電等清潔能源應用,發展氫能船舶

2025-06-26 來源:九江市人民政府 瀏覽數:15

近日,九江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九江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指出,培育壯大新興綠色

近日,九江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九江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

文件指出,培育壯大新興綠色環保產業。鼓勵企業研發工業副產氫的低成本提純、儲運技術,積極對接固態電池技術轉化項目,推動鋰電池制造技術升級項目落戶。積極拓展氫能、甲醇、綠電等清潔能源應用,圍繞氫能“制、儲、運、加、用”五大環節加快布局,大力推動重塑能源、中廣核氫醇一體化、中鵬未來重大項目建設,發展氫能船舶、新能源商用汽車和重卡等綠色交通運輸裝備產業。

全文如下:

九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九江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

九府發〔2025〕3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九江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已經市政府第63次常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25年5月30日

(此件主動公開)

九江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深入實施制造業“9610”工程,加快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綠色化改造、新興產業綠色高起點發展,前瞻布局綠色低碳領域未來產業,構建綠色增長新引擎,鍛造綠色競爭新優勢,扎實提升我市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水平。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全力推動我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爭創國家級試點示范城市。

(一)綠色化轉型發展成效顯著提升。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4年下降13%;規模以上工業碳排放強度完成省下達目標;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4年下降6%以上。

(二)綠色制造標桿在全省持續走前列。到2027年,力爭新增國家級綠色園區4家、省級綠色園區實現全覆蓋;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30家、省級綠色工廠80家,標桿數量均實現三年翻一番。

(三)綠色低碳產業快速增長。到2027年,力爭全市規模以上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綠色低碳產業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規模以上綠色低碳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

二、工作措施

將綠色低碳轉型貫穿于制造業發展全過程,全力構建綠色生產方式,實施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六大攻堅行動,進一步提升我市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一)傳統優勢產業綠色化改造攻堅行動。

1.加快能源消費綠色升級。構建清潔低碳高效的工業能源消費結構,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增強“源網荷儲”協調互動,推進就近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煤炭分質分級高效清潔利用。鼓勵探索現有自備燃煤機組改為公用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優化天然氣利用結構,有序發展工業用氣,積極拓展入潯氣源渠道。(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國網九江供電公司,各縣〔市、區〕,以下責任單位均包括各縣〔市、區〕,不再列出)

2.嚴格技改項目能耗管理。全面貫徹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江西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實施辦法》,加強工業技改項目用能管理,強化能耗強度約束,切實履行技改項目節能審查主體責任,嚴格落實行業能耗限額標準,鋼鐵、煉油、合成氨等行業新建和改擴建項目須達到能效標桿先進水平。(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行政審批局)

3.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以鋼鐵、水泥等行業為重點,嚴格行業標準實施和規范化執法,對能耗、環保、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嚴禁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石化化工、水泥和光伏玻璃等項目落戶,推進全市6家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

4.大力實施綠色低碳改造。通過節能降碳技術和產品應用、清潔能源利用,推動企業綠色低碳水平提檔升級。對標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引導企業實施電機、空壓機、變壓器等用能設備能效提升改造,推動工業窯爐、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升級。鼓勵企業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儲能用電系統,利用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推廣應用碳捕捉和利用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2027年,力爭全市年耗標準煤1000噸以上企業實施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全覆蓋,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25%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二)示范標桿打造攻堅行動。

5.打造綠色、零碳工廠示范標桿。持續創建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加強綠色工廠培育服務,實施綠色工廠梯次培育和動態化管理。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參與國家綠色工廠評價標準制定。引導綠色工廠進一步提標改造,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探索創建一批零碳工廠。重點培育琥珀新材料、一德糧油、賽得利(中國)、中建材等企業成為國家級綠色工廠。著力推動德福電子、巨石集團、青島啤酒等企業探索創建零碳工廠。(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6.打造產業鏈綠色低碳供應鏈示范標桿。支持石化化工、電子信息、紡織服裝、裝備制造、新能源等行業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處理的全過程,推動供應鏈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力爭全市每條重點產業鏈創建1家以上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7.打造綠色低碳園區示范標桿。鼓勵開發區、工業園區構建系統化、循環化產業鏈條,促進園區內企業采用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生產模式,推進集中供氣供熱、水資源循環使用、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提升園區資源綜合利用效能。推動九江經開區綠色低碳升級項目按期實施,達到預期目標。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國家級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示范標桿。到2027年,力爭新增國家級綠色園區4家,總量達到6家;新增省級綠色園區3家,實現省級綠色園區全覆蓋;推動共青高新區、修水工業園、彭澤工業園探索創建零碳園區。(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8.打造能效水效“領跑者”示范標桿。聚焦重點用能企業、重點用水行業,開展能效水效對標達標活動。鼓勵企業對照國家標準和行業統計方法要求,嚴格規范能源和水計量、統計、管理等工作,深入挖掘節能、節水潛力,實施節能節水技改,提升用能系統能效和工業水循環利用水平。引導企業爭創能效水效“領跑者”,在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中培育和遴選有潛力的企業,力爭到2027年擁有5個以上全國行業能效水效“領跑者”。支持九江石化、江銅鉛鋅、心連心、理文造紙、萬年青等企業持續創建能效水效“領跑者”示范標桿。(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水利局、市發改委)

(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攻堅行動。

9.鞏固提升節能環保裝備產業。擴大節能環保裝備消費市場,引進行業龍頭企業,推動LED綠色高效照明、高效電機、充電樁、弱光發電玻璃等一批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做大做強。加快實施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用能行業的節能技術裝備創新和應用,推動工業電機、泵、風機、壓縮機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的節能改造和高耗能設備淘汰。定向招引電機、泵、風機、壓縮機和變電設備項目,壯大我市節能環保裝備產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

10.培育壯大新興綠色環保產業。鼓勵企業研發工業副產氫的低成本提純、儲運技術,積極對接固態電池技術轉化項目,推動鋰電池制造技術升級項目落戶。積極拓展氫能、甲醇、綠電等清潔能源應用,圍繞氫能“制、儲、運、加、用”五大環節加快布局,大力推動重塑能源、中廣核氫醇一體化、中鵬未來重大項目建設,發展氫能船舶、新能源商用汽車和重卡等綠色交通運輸裝備產業。探索火電、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合理配置新型儲能,發展共享儲能新模式,提升電網調峰、調頻能力。依托修水、彭澤、武寧等地釩礦資源優勢,搶抓儲能產業發展新機遇,聚焦釩電解液、全釩液流儲能電池等重點,加快發展釩電池儲能全產業鏈,搶占新賽道,培育新引擎。(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局)

11.搶先布局新興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圍繞天賜資源循環培育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重點發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處理—電解液產業鏈,加快構建新型回收利用體系。聚焦廢舊光伏組件等,提前規劃布局綜合利用能力,為迎接退役高峰做好產業發展準備。推進湖口縣、柴桑區、瑞昌市等地廢舊動力電池、廢舊光伏組件、風電葉片等新興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謀劃建設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項目,促進產業集聚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

(四)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提升攻堅行動。

12.推進再生資源高值化循環利用。延伸廢舊汽車、廢塑料、廢輪胎、再生金屬等產業高附加值產品,培育再制造產業。在廢鋁、廢鋼、城市垃圾等產品回收處理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康維鋁業、威格爾鋁業、奮發集團等企業,進一步將鋁板深加工成毫米級,開發高附加值的再生資源系列產品,擴大國瑞重工、榮聯環保、理文造紙等廢鋼、廢塑料、廢紙企業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能力和規范發展,延伸拓展再生資源品類,構建完善再生資源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廢鋼循環利用,培育廢鋼準入企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稅務局)

13.加大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推進粉煤灰、冶煉渣、爐渣、赤泥、化工渣等大宗工業固廢規?;C合利用,推動鋼鐵窯爐、水泥窯、化工裝置等協同處置固廢。推動湖口、彭澤、瑞昌相向協同,引導三地碼頭共建共享,資源能源互補發展,探索鋼化聯產等產業綠色協同示范項目。鼓勵永修有機硅、湖口正極材料和鋼鐵上下游等產業集群和園區加強資源耦合和循環利用。打造一批綠色建材產品,推進非碳酸鹽原料替代,推動工業固廢在水泥、新型墻材等建筑材料生產中的應用。(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14.加強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開展共伴生礦與尾礦集約化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強綜合利用產品在建筑領域推廣應用,暢通井下充填、生態修復、路基材料等利用消納渠道,促進尾礦、冶煉渣中有價組分高效提取和清潔利用。推廣柴桑區城門山銅礦無尾礦庫開采礦山模式,推動萬銅產業園尾礦處理,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材料、新型市政建材、土壤改良材料等新型產品,提高我市尾礦綜合利用率。(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

(五)綠色低碳服務能力提升攻堅行動。

15.大力引進培育服務商。建立制造業綠色化轉型診斷服務工作機制,分行業、分規模、分階段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診斷服務。公開遴選10-20家擁有節能降碳專業人才的綠色低碳技術服務商,以技術服務商包掛行業或縣(市、區)模式,為規上企業開展綠色低碳診斷服務,提供綠色化轉型方案。重點用能企業應當設立能源管理崗位,明確能源管理人員,接受節能培訓。(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16.全力搭建服務平臺。整合工業企業、服務商、設備供應商、金融機構、數據公司等資源,探索貫通國家、省級平臺,搭建服務全市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引導企業接入平臺,實現企業能源數據的在線監測和分析,形成能源管理優化方案,并根據方案對接技術、設備、金融、政策等服務,鼓勵企業結合實際開展改造升級,形成診斷—方案—改造—政策支持的閉環。(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國資委、市工發集團)

17.建立完善技術服務支撐體系。重點培育或引進1-2家綠色低碳產業研究院,依托研究院開發、推廣、應用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積極開展綠色低碳新技術路演和標桿工廠觀摩活動。培育引進產品碳足跡核算、能源效率認證、綠色產品檢驗檢測等新興業務,完善區域性低碳檢測認證服務。通過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檢測認證等體系建設,為制造業綠色低碳改造提供全流程技術支撐。(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

18.推廣綠色低碳診斷服務。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綠色低碳診斷工作,圍繞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等行業企業開展用能情況診斷服務,出具能效診斷報告,“一企一策”制定節能改造方案,推動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征集企業綠色低碳技術改造需求,組織開展技術、產品、資金等供需對接活動,為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提供全方位支持。用好“兩新”政策,謀劃一批制造業重點綠色低碳改造項目。(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六)綠色融合新業態攻堅行動。

19.推動數字賦能制造業綠色發展。借助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契機,推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工藝流程和設備綠色低碳升級改造。鼓勵企業、園區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能耗和碳排放數據的采集監控、智能分析和精細管理。做優做強鄱陽湖綠色智算中心,進一步提升綠色低碳算力服務。(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20.推動科技賦能制造業綠色發展。開展行業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將資源高效開發與污染防治、綠色創新等技術列入市級科技計劃申報指南給予優先支持。鼓勵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產業鏈重點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創建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企業綠色低碳科創基礎實力。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依托九江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圍繞新能源、石油化工等重點領域,組織專家團隊深入企業,精準對接創新資源,助力企業突破綠色制造技術瓶頸。(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21.推動綠色消費需求和綠色產品供給融合。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鼓勵建材、家電等企業開發推廣高性能、高質量、輕量化的綠色低碳環保產品,豐富產品種類,提升品質。開展綠色建材、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活動,拉動綠色消費,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支撐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加大綠色產品政府采購力度,引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優先采購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等環境友好的原材料、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綠色產品采購比重。鼓勵本地企業積極參與綠色產品標準制定。(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統籌協調。市工信局負責全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工作,部門間要加強協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建立綠色低碳改造項目庫,清單化梳理綠色低碳示范標桿、綠色低碳診斷企業、綠色低碳意愿改造企業和綠色低碳服務商,定期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

(二)加強政策支持。統籌市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積極爭取國家、省級資金和金融支持,加大對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重大項目及標桿示范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制造業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和產業發展信貸投放力度,用好“產融通”政策工具,為綠色節能項目和產業提供擔保和貼息等服務,推動產融深度合作。

(三)加強宣傳引導。加強綠色低碳轉型經驗模式總結和宣傳推廣,在全國低碳日、生態日、環境日、節能宣傳周等活動期間,加大對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政策法規、先進技術、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搭建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交流合作平臺,凝聚全社會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合力。

附件:1.九江市支持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2.九江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預期目標

附件1

九江市支持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大力推進全市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聚焦制造業“9610”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節能降碳,實現工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通過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推進工業節能降耗,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創建綠色制造示范項目,培育能效“領跑者”,打造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特提出如下措施。

一、開展綠色低碳診斷服務。支持年耗標煤5000噸(含)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綠色低碳診斷服務,制定節能降碳診斷報告和改造提升方案,按每家最高1萬元標準對診斷服務商進行服務補助(發改部門已開展深度節能診斷的企業不再重復診斷和補助)。

二、支持制造業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改造。以貼息或獎補的方式支持企業實施節能、節水、節材、降碳、減污、減排、增效、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低碳改造項目。對項目完工并完成節能驗收后的綠色低碳改造項目,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達到行業標桿或行業先進值且較改造前提升了3%-5%(含)、5%-8%(含)、8%以上的,最高分別獎勵50萬元、70萬元、100萬元。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情況以經節能審查機關和相關主管部門備案后的節能驗收報告為準。對使用“綠色貸”項目貸款進行綠色低碳改造的企業,最高給予單個項目貼息或獎補金額100萬元。

三、支持制造業企業打造國家級、省級標桿。對首次榮獲國家能效、水效領跑者的園區或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獎勵,對榮獲國家級、省級綠色制造的企業(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零碳工廠等),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資金;對榮獲國家級、省級綠色園區、零碳園區的,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資金,實行免申即享服務。

四、支持爭創國家級、省級綠色低碳轉型試點。對承擔或獲批工信系統國家級、省級綠色低碳轉型等領域專項試點任務的企業或項目給予最高50萬元、20萬元獎補支持。獎補資金全部用于平臺或項目建設、創新發展、企業節能降碳改造。

五、支持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擁有節能降碳高級工程師2人(含)以上、面向制造業提供綠色低碳技術服務、制定技術改造方案、年推動20個以上方案落地的綠色低碳公共服務平臺,經認定后最高給予50萬元獎勵。對新建或提升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的企業,且已按要求接入省、市工作平臺的,最高給予產品合同價30%的獎補,單個企業獎補金額不超過30萬元。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等改造服務的,依照“綠色貸”相關規定進行貼息或獎補。

六、支持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發展。根據節能環保裝備企業年度經營、創新、協作、人才引進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選,對獲評三等、二等、一等和特等優秀的企業最高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列入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能效之星”產品目錄、國家工業節水工藝技術裝備目錄、國家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再制造產品目錄等的企業,按照產品類別(同一產品的系列產品不重復獎勵)最高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

七、支持工業企業開展固廢綜合利用。支持企業積極開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管理,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培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骨干企業,做好再生資源行業加工規范準入工作,依法依規享受國家財稅政策。

八、支持重大事項“一事一議”。對培育或引進的綠色低碳產業研究院,搭建的服務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綠色低碳共享服務平臺或中心等本文件支持鼓勵事項,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進行獎補支持。

本措施每年統籌市級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擇優兌現實施,加強政策績效跟蹤評價,強化結果應用。本措施中,同一項目符合多個獎補條件的,可就高執行,但不重復享受。

本措施自2025年6月3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附件2

九江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預期目標(2025—2027年)(一)

九江市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預期目標(2027年)(二)


閱讀上文 >> 浙江舟山市普陀區:拓展氫能、綠甲、綠氨等綜合能源全產業鏈,布局氫產業研究所
閱讀下文 >> 上海市:構建海洋氫能產業基地,著力發展海上風電制氫裝置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zhongchouquan.cn/news/show-6280.html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行業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 关于科技的绘画作品| 体温单的绘制及图解| 赛尔号2| 日韩成人av电影77777| 湖北经视频道| 现代企业管理| 免费操人视频| 佩佩猪| 六扇门电影大全| 电影《皮埃里诺》免费观看| 青春残酷物语| 永远少年电影免费播放 | 操老女人视频| 黄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丁尼| 纳尼亚传奇| 柯哀分析文| 电影二嫫1994在线观看完整版| 红电视剧演员表| 大海中的船原唱歌词| 四角号码| 丰满美女| 降魔的| 安娜罗曼史| 数字记忆法编码100| 纳西三部曲| douyin.com| 回复者术之重启人生| 挠60分钟美女腋窝视频| 风间由美的电影| 2024新款微信图片| 老司机avhd101高清| 航班危机电影| 雀鬼| 中专专业| 四三二一| 港股开户测试答案2024年| 抗日老电影400部| 小出由华| 孤掷一注在线观看|